教练战术策略 国足“五问”

足球智汇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足球智汇 > 转会动态 > 教练战术策略 国足“五问”
教练战术策略 国足“五问”
发布日期:2024-12-06 12:51    点击次数:186

教练战术策略

著名足球评论员刘建宏有一句著名的调侃:“留给国足的时间不多了”。

也有一些网友说,“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足球,因为成绩一直很稳定”。

还有球迷表示痛心,“该用脚法的地方,偏偏用错了脑筋”。

“国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

国足让我陷入了深思,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国足还能好起来吗?

当然,曾经的“铿锵玫瑰”中国女足,也步入成绩严重下滑的“怪圈”。

2026 年世界杯,这一全球足球盛宴迎来了重大变革,首次由 48 支球队参赛。

在这一全新格局下,亚洲区的晋级名额增多,由原本的 4.5 个大幅增加到 8.5 个。全地球人都看得出来,国际足球可能为了照顾中国国足,是在放水,宁可改变规程,也一定要拉一把中国男足上岸。

中国队所在小组乱成了一锅粥。 国足在此次 18 强赛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输掉了 4 场比赛,小组排名暂时垫底。

虽然国足在伊万的悉心调教下有了可喜变化,各方面有了较大改观。但很显然国足在应付18强赛这种级别的比赛,还是缺少对于比赛的控制力,很难做到给对手形成持续的压迫,无疑国足中场缺少一位攻击型核心,来调动全队的积极性,帮助国足再上一个台阶。

下轮几场比赛,国足目标立足于拼搏,而不是憧憬!

中国足球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道总也做不对做不完做不好的数学难题,“一加一等于二”,明明解法看着简单,公式也有,可一到我们这儿就是算不出正确答案。

一问:明明国运昌盛,为何偏偏搞不定一个球?

国足踢个“球”?这是不是一句骂人的话?

事实上,中国男足也曾有过三次最辉煌的时刻:

第一次是在1984年,当时国足获得了亚洲杯亚军;

第二次是在2001年,国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突围而出,成功晋级到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

第三次则是在2004年,国足再次荣获亚洲杯亚军。

然而除此之外,国足在球迷心中留下的只有难以磨灭的伤痛。

近几年,男足创造了输球的历史,多次失利后,令很多网友脑洞大开,“似乎陷入随便踢哪个队都是生死战的困境”,还有人称:“这就是国际知名度!”

中国是体育大国,在资金投入、人才储备、场地建设等方面都不甘落后,为何足球的发展怎就这么艰难?

从整体层面看,足球青训体系尚不完善,足球人才基数小、选材范围狭窄,说白了说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从球员球队自身层面,暴露出职业意识、敬业精神缺失,队伍作风散漫、内讧不断、足球腐败等严重问题。

我们试问,像“范大将军”范志毅、“中国太阳”孙继海、“大头”李玮峰、“郑大侠”郑智、“前腰先生”马明宇、“旅欧先锋”杨晨、“旋风小子”邵佳一等这一批专业队时代培养出来的球员,今天国家里还有几个?

像中国足球的第一重地大连,有万达集团王健林这样一个真爱足球的老板力挺的还有几人?

二问:明明举国体制成绩斐然,为何足球还找不到一个有效的联赛机制?

其实,这里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想到,就是中国并没有找到搞市场化足球甚至是市场化体育的生存土壤。

诚然,我们不否认联赛机制,但我国足球在联赛规模、衔接机制等方面与世界顶尖俱乐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大的框架是有了,但内里空虚、基础不牢,就拿一个足球冠名来说,千变万化、眼花瞭乱,让人记不住、看不懂。

就目前而言,中国足球十分缺乏优秀备选人才,我们发现,中国再不能用一个畸形的金钱去发展一个畸形的联赛。

从1994年后,中国足球在专业队时代建立起的一系列培养体系开始走向崩溃。

我们的职业联赛,简直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

俱乐部舍得砸钱请外援,恨不得一下子把球队水平提上去,可这就像给一个病人打强心针,短期见效,长期没用。

我们的本土球员在这种环境下,哪里还有成长和生存的空间?最后结果就是,联赛看着热闹,国家队还是一副老样子,毫无起色,中国球员耽误了青年、浪费了韶华。

要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像乒乓球、篮球一样,扩大群众基础,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我们从教练到球员,从决策人到管理层,更是问题多多。都没把这项运动,每场比赛放在眼里,至少我没有看到他们的决心和斗志。

如今,教练换得比换衣服还勤,球员换来换去,团队配合哪里谈得上?

发展足球联赛,首先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运行环境,一个多元化招商引资的方式,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模式,才更加有利于足球联赛的发展。

而一个联赛发展好了才可以发展好青训,服务好中国国家队,才能配得上这样一个“国足”的国字号。

三问:明明青少年足球挺较优秀,为何成年人就踢不出一个好球?

【导语】豆粕市场价格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持续交易供应宽松主题。但随着近期市场价格的企稳反弹,以及供需面有转向迹象的情况下,市场持续悲观的心态开始逐步修复。巴西持续的干旱已经带动国际糖价走高,而对于马上进入播种的大豆来说,9月初市场看涨预期有升温迹象。卓创资讯预计美豆期货和中国豆粕现货价格将延续近期的震荡上涨走势。

范志毅

孙继海

马明宇

杨晨

邵佳一

小平爷爷早就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在我们中国,似乎并不缺天赋卓越的“好苗子”,但为何长不成足球竞技场上的“参天大树”?

因为,中国找不到一群真正会踢足球的人。

由于缺乏足够的底层足球人口,中国足球就没有办法建立起依托于足够的足球人口基数建立足球体系。

世界足球的强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美,这两个区域的足球强大,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因,在于巨大的底层选材空间。

欧洲南美,几千万人口的国家,都有几百万的足球人口,这些足球人口构成了各个层次的梯队,一些南美必须走足球这条唯一出路。

而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欧洲南美截然不同。

巴西、阿根廷是足球王国,并不是他们有多完善的青训系统,很多人都是以荒废学业踢野球为代价的。

意思就是不上学踢野球的小孩本来就多,可以踢出个人能力比较强的11人足球队,许多小孩因为家里穷,只得在沙滩上踢球,许多小孩从小热爱足球,甚至把足球当成谋生的手段,所以整体足球理念、训练水平也比我们高得多。

在中国,从小踢球这事儿,很多人家里就没给小孩优选这条路。

你想啊,在中国,父母看着你踢球,心里想的却是“别踢了,快点回家做作业!”等到那些有天赋的小朋友终于熬到可以进专业队了,发现自己根本没机会出头。

为什么?因为足球这行竞争太激烈,不是你踢得好就能行,还得看“关系”、看“机遇”、看“财力”、看“长远”、看环境。

足球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兴趣爱好自然不错,但若作为人生规划,则投入成本高、培养周期长、成才率较低。

热爱但不选择、不深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这也与足球运动员选拔机制、培养体系等脱不开干系。

人有知商情、情商之分,想踢好足球,要有球技还得懂兵法、有“球商”,更需要一个足球的基础、天赋、环境、机制、参与……

四问:明明一些新项目都能屡屡打破纪录,为何足球却一直很弱?

李伟峰

郑智

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客观对阵日本,竟然被打了个0-7,中国足球队的球门,就像被打漏了的筛子,这是一场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败仗。

我们从中看到了和亚洲顶级球队的差距,放眼全世界的欧洲和南美强队,我们的差距更加遥远。

我国很多体育项目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就连起步较晚的网球、台球等项目,也相继创造了历史。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的一片惨淡、比赛尤为刺眼。

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国足的职业化改革始于1992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风生水起的一代,2002年首次打入世界杯,青训的市场化改革也起步较早。

其实,市场化的足校很难获得短期收益,需要持久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这是一般的企业很难维持下去。

足球发展目标不清,青训体系不完善,教练水平参差不齐,训练设施也不足,这怎么能培养出好球员?

此外,足球俱乐部、足校以其社会影响力,也可能与当地政府、足协形成一定牵连。

以利益为纽带连接的足球产业始终暗流涌动,国足上下有多少人跌入了贪腐的深渊,未能形成公平、透明的行业管理机制。

五问:明明“恨铁不成钢”,为何我们还这么关注足球?

1990年北京亚运会国足比赛失利后,春晚相声《亚运之最》就调侃道“什么最臭”“中国男子足球队临门一脚,那脚最臭”。

纵览那些冠以“国”字头的运动项目,最为常见的便是“国乒”“国羽”“国手”“国足”。

既然担起了“国”字号,就说明老百姓对这些运动更多期待、更好成绩、更多惊喜。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国是刚刚经历18强赛,舆论汹涌而来也实为正常。

“关注”,说明始终存留一份期待,能不能打进世界杯决赛?而“责备”与“调侃”,又何尝不是一种关心?

足球要想真正崛起,光靠几个好政策没用,得有长远的规划,既定的目标,科学的机制,踏踏实实地去培养年轻球员,耐心去打磨整个体系。

国足成绩一直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足球错误的市场化改革。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中国足球全面回归举国体制的专业化队伍。

一方面,要把足球体系建设的主导权由企业回归政府。由于政府不会以盈利为目的来打造足球体系,所以胡搞乱搞的概率大幅下滑。而中国政府搞体育体系建设的能力应该是世界顶尖的,看看奥运会金牌数就知道了。

另一方面,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选材模式与市场化截然不同。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完全不同,市场体制下球员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而举国体制下,远动员类似于政府的事业编公务员,不仅训练培养的费用政府来出,退役后国家也能帮忙安排工作,比如当个稳定的体育老师。

如果这样,回到八九十年代曾经的亚洲一流球队的地位应该问题不大。

国足不能灰心,必定真正“雄起”。

我们从不苛求国足不输球教练战术策略,但希望能在赛场上看见球员团结一心、拼尽全力、绝地反击的中国足球,这才真正属于我们的中国体育、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足球。



Powered by 足球智汇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